类似于陀飞轮、万年历等这些术语是大家比较常接触到的,稍微有点复刻表知识的都知道,可能有人人觉得这些词够“高级”、够专业。但是在高级制表的世界里,这些只是基本词,还有一部分深藏在高深制表智慧当中的 “高级术语”更加令人惊叹,这些词汇并非普通表迷或者消费者所能掌握,是真正的腕表领域“高冷”术语。只要你了解了这些词,再跟别人聊表时,绝对让人对你刮目相看。
1.黄金套筒
在红宝石轴眼没有被应用在钟表上以前,齿轮都是直接旋入机心孔洞之中,因而会造成机心的磨损加剧。后来,制表大师们发现了红宝石可降低机心摩擦和损伤的特 殊作用,显著提高机心寿命。从此,宝石轴眼成为机心装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当时的宝石并非像如今这样切割圆润,质地坚硬,为了方便更换宝石,同时也 为了机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金属的光泽,有些高档机心的宝石轴眼边缘还装配了黄金外圈,称做黄金套筒(GoldChaton)。只有最珍贵的机械腕表才会使用螺丝固定黄金套筒。
2. 鹅颈微调
鹅颈微调“Swan-neck”顾名思义,它的形状就好像一个天鹅的颈部,大部分有鹅颈形状的优美曲线。当拥有双鹅颈微调的游丝摆轮装置出现在表盘上,振荡中的游丝摆轮正如同心脏在跳动。 鹅颈微调,应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流行的传统工艺,在过去怀表年代已经出现的一种装置。鹅颈微调是为调节快慢针而存在的,避免了快慢针无可避免的大偏差。
3. Guilloché玑镂
玑镂起源于18世纪,是根据当时的一位法国著名设计师Jean-Pierre-Fran?ois Guillot-Duhamel而命名的。他发明了一种可以在金属表面刻制复杂精细纹路的机器。此后,这种纹饰被广泛的用于表盘制作上,通过给表盘增加这 种纹饰,可以增加表盘的深度与视觉效果。
4. 珍珠陀
珍珠陀,也称Microtor,即转陀机心的一种。以小巧玲珑,犹如珍珠般的扇形姿态在腕表的机心中存在。珍珠摆陀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使腕表变得更纤薄, 并且能将机心完美地呈现给在世人面前。 传统的大型转陀手动上链机心,基本分为两部分,一是负责齿轮转动、擒纵运行的主机心组件;第二部分则是在上盖加装的转陀系统,其作用是透过手腕转动而带动 转陀摆动,从而把动力贮存在发条鼓内。
5. 德国银
德国银成分包括铜、锌和镍,比一般用于夹板与桥板的黄铜坚固。镍的作用在于其氧化程度相当低。因此,德国银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时只会缓慢地起作用,同时合 金表面会随着时间日久而覆盖一层美丽的黄金锈色,避免进一步氧化,因而可以不经电镀工序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德国银表面可以“不经处理”。
6. 跳字表
跳字表也叫跳时表(Jump Hour)是手表的表面有小窗指示12小时中的各个钟点,分针每经过60分钟,该小窗就会弹出下一个数字。跳时表的原理是将传统的指针改变为能够转动的数字盘,通过数字盘的运转来表示出不同的小时。
7. 芝麻链
芝麻链,这是一个与陀飞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专业词汇,也是中国人给这个结构取的一个形象的名字。我们知道,发条是机械钟表的原动力。一般的发条在满弦状 态时的力矩大,随着钟表的不断运行,发条力矩逐步减小,钟表的走时精度也会随之改变。芝麻链传动系统是一项尖端精密的早期发明之一,应用于发条驱动的机械 钟表,它确保钟表的齿轮系统一直由相同的扭力来驱动,而不受发条上条状况的影响。这个装置改善了表的精准度。芝麻链是钟表发条力矩的稳定器。
8.吊框游丝
吊框游丝其实是北京土话,也是修表师傅的“黑话”,学名应该叫宝玑式上绕游丝,也叫双层游丝,最常用叫法为宝玑游丝。行内叫法:是吊框儿的吗?当年宝玑大叔在发明制作陀飞轮的前6年,就首先发明了吊框游丝,另外在他的原创陀飞轮当中,还能欣喜的见到芝麻链。吊框儿游丝可以使摆轮游丝系统在运动中可以同心展缩,提高了钟表的走时精度。
9. 补偿摆轮
补偿摆轮。补偿摆轮全名叫做双金属温度补偿摆轮,——也称为温度补偿摆轮,最常用叫法双金属摆轮,专业叫法补偿摆。为了解决金属热胀冷缩对钟表走时精度的 影响,使用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,复合起来做成双金属摆轮,用以提高钟表的走时精度。这种摆轮的轮缘有断口,常见的有两个断口对称分布,一般摆轮断口有3 个,呈120度均匀分布。
10. 双追针
双追针,有追秒针、追分针两种类型,即在表盘上增加一根类似于分针或秒针的指针,当需要记录两位同时竞跑者的跑步时间时,双追针计时腕表就可以派上大用 场。 一般情况下,双追针计时码表的表侧都会出现三个突起的按钮。围绕在表冠身侧的两个按钮,即计时开始/暂停键,及归零键。按动附加的按钮,原先随着计时秒针 一起运转的追针秒针就会停止转动;再按一下,追针秒针会再次紧跟着计时秒针一起运转起来。这就是双秒追针计时表的运动方式。